校庆
当前位置 : 首页  教师发展  学术讲座

此山与他山——记教师发展中心第四次教学学术讲座

编辑:系统管理员 编辑: 时间:2012年06月05日 访问次数:9840

523中午,西1-107教室座无虚席,教师发展中心邀请了孟絜予(Jeffery Moser)博士给大家作了“此山与他山: 在美国与中国的教学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本科生院副院长陆国栋教授主持,来自全校各院系共100多位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孟絜予(Jeffery Moser)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史、思想史,曾在台湾大学、哈佛大学、东京大学等名校工作,并担任“西方视角的中国艺术史”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的主讲教师。

“我想简单的介绍下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以及这些经历给我带来的收获,然后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我们一起交流。”老师一口流利的中文语惊四座,本科生院副院长陆国栋教授幽默地赞道:“老师的中文说的比著名演员大山还好”。

老师从自己在美国的本科教育经历、在台湾和美国研究生时期的经历以及在浙江大学的教学经历三个方面讲述了自己对美国与中国的教学差异的理解。同时,专门介绍了自己在浙大讲授《西方学界的中国艺术史》这门课程的经验。他认为基本的通识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不仅得到知识,而且要了解这个知识是怎么形成的。

“我不是教育学的专业,怎么教学我还在不断学习中,我希望能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老师非常谦虚,在分享他的教学想法和经历后,便进入了最精彩的交流互动环节。

老师,你要求学生每周必须事先详细阅读至少四十页的英文学术论文,你是如何去了解学生是否有阅读?”

“美国的学生一个学期就上三四门课程,所以在开课过程中每个学生每个星期要写一点对已学课文的心得交给研究生,但在中国,学生上的课比我想的要多的多,所以后来我只能降低了要求,要求只看些经典的段落,甚至也帮学生找来了有些译本看。”

老师,你在上100多个人的大课时,45分钟的讨论是如何开展的?”

“我觉得那么多人开展讨论的确是不怎么好,但我觉得让学生表达还是非常重要的,也许分组讨论这种形式会在100多人的大课上效果更好些。“

“有没有学生向你要分?你是如何对策的?”

“我会对学生说,如果我给你分,那会对别的同学不公平,所以要不整体提高全班的分数,要不就不给。”

“你认为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结合你自身受教育的经历,你觉得该怎么培养学生?”

“每个国家的教学经验都是他山,没有任何教育的环境是完美的,我之所以认为我所受的教育是比较好的,是因为我接触了很多不同的教育,所以我觉得应该给学生更多交流的机会,体会不同的教育方式,另外,要让学生学会如何推理,如何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如何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

“以论文形式的考试批改是自己还是交给助教做?如果学生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相差很多的时候你是怎么评判的?”

“我认为课程考查并不是为了考学生的知识,而是考学生如何提出观点,并引用课程材料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老师,你的中文讲得这么棒,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给正在学中文的外国学生。”

“我觉得一定要习惯用中文思考,另外,一定要敢于开口,尤其在当地的环境中不断的去交流。”

老师的讲座不仅风趣幽默而且互动性非常强,他由始至终都是站着,手拿麦克风配合着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大家互动交流,让大家亲身感受到了参与、讨论、活跃的美式课堂氛围。在座的各位老师都深受感染,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互动环节足足持续了四十多分钟,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