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网
办公网
EN
概况
简介
机构设置
联系方式
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
培养模式
特色项目
师资队伍
教学名师
教师发展
人才队伍
课程教材
优质课程
精品教材
实践交流
一站式科研导航
实践平台
国际交流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教改项目
教学质量
基层教学组织
教在浙大
学生风采
概况
简介
机构设置
联系方式
本科专业
专业设置
培养模式
特色项目
师资队伍
教学名师
教师发展
技能提升
教学竞赛
院系风采
人才队伍
课程教材
优质课程
精品教材
实践交流
一站式科研导航
平台介绍
视频介绍
新闻动态
实践平台
国际交流
教学研究
教学成果
教改项目
教学质量
基层教学组织
教在浙大
学生风采
招生网
办公网
EN
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风采
2022-08
11
封面人物|杨易:“我好像一直都在遇到黄金时代”
“窗外下着雨,淅淅沥沥,我坐在教室里看书,潮湿空气里木地板、木桌子的‘味道’记忆犹新……”杨易回忆起当年在浙大求学的日子:清朗的傍晚,常从玉泉校区步行到宝石山巅;倘若天气不雨不热,偶尔约上三五好友,深夜时分滑旱冰“刷”上一圈西湖。“那时候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思考,在浙大的日子是我最美好的年华;现在趁还可以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又选择回到这里。”他笑着说道。逐梦,感恩黄金时代杨易的本科和博士都在浙大度过;之后,他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始博士后生涯,随后分别就职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悉尼科技大学。兜兜转转十多年后,2021年年底...
2022-07
28
封面人物|柯荣住:坚持用理想主义做“烟火气”的研究
二十多年前求学浙大,他勤奋向学收获了亮眼成绩,打下学术生涯的扎实基础;二十多年后重回母校,他甘坐冷板凳投身基础研究,亦扎根中国大地推动创新发展。寻求兼具出世的客观和入世的执着,柯荣住在经济学领域里始终素履以往、探求真知。有契合,更有勤勉“经济学是一门文理交叉的科学。”柯荣住对经济学的最初感知,来自高中老师的一句介绍。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文理科均衡发展的柯荣住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假思索地将经济学放到了最前面,并最终梦想成真。翻看他在学生时代的科研成果,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当时,他在应用激励理论研究中国社会一些特殊现象与案例...
2022-07
19
封面人物|封面人物|王宝俊:立志回母校再“创业”
在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不到40岁的王宝俊教授正带领团队瞄准合成生物学的前沿基础和应用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合成生物学,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领域——采用工程化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创建赋予超越自然功能的人造生命体系,成为继“DNA 双螺旋发现”所催生的分子生物学革命、“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所催生的基因组学革命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被《自然》《科学》等国际顶尖科学期刊以及多国智库评为十大颠覆性技术之一。年轻的学科团队与催动原创突破、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如何在祖国的热土上升级...
2022-07
06
封面人物|孙文光:辞去国外终身教职加盟浙大!他让枯燥的数据焕发生机
从美国洛杉矶到中国杭州,跨越东西半球;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到浙江大学,深挖数据信息的科研热情从未退却……四十而不惑,一张关于数据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在这位学者的心中铺陈开来。2022年初,已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马绍尔商学院终身正教授的孙文光回国全职加盟浙大,担任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回‘家’的感觉很幸福。我期待从浙大出发,走向数据科学领域更广阔的舞台。”孙文光说。 毅然归国,搭建数据科学的辉煌宫殿进孙文光的办公室,满柜子的文献资料颇为引人注目。“为了把这些书运回国,可费了不少劲儿。”说起自己回国加盟浙大的...
2022-05
30
封面人物| 刘一峰:陶醉于数与形的纯粹世界
一支笔,一叠白纸。一台电脑,用来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和收发邮件。一块黑板,记录由算式与图形构成的思维对话。36岁的数学家刘一峰说,这些,以及大块的安静时间,就是他研究纯粹数学所需的全部。 近年来,刘一峰与合作者解决了数论领域内一系列著名问题,并获得2017年度斯隆研究奖,2018年度SASTRA拉马努金奖,在国际上备受瞩目。2021年6月,他在辞去耶鲁大学正教授职位后,归国全职加盟浙大。这段时间里,他已经发表了多篇高水准论文,其中有3篇发表在基础数学顶级期刊上。 “穿行于数学研究的迷雾森林,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足够的耐心以及开放的心态...
2021-12
03
喻景权院士:一心只为老百姓的菜篮子
2021年新增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常务副主任、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喻景权,38年来一直致力于蔬菜抗逆高产调控领域研究,在蔬菜抗逆栽培、连作障碍防控、栽培模式革新三个产业关键问题上取得原创性成果,为我国蔬菜产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得知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喻景权教授表示,将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发挥专业所长,为国家做更好的科研,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做的,恰恰是国家需要的”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喻景权,深感我国设施蔬菜栽培不能走欧美国家的加温高能耗栽培之路,只能发展低能耗生产模式。我国冬春冷害频...
2021-12
01
高翔院士:减污降碳,他用行动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按照这个计划看,未来40年正是新时代能源环保人大显身手的时候。希望我们能不负使命,立足中国,走向世界,为能源环保事业作出努力和贡献!”11月的一个下午,作为团队带头人,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高翔教授正在和他的团队开课题讨论会。谈到未来的双碳计划和节能减排,高翔鼓励团队每个人瞄准目标坚持研究,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新技术,助力国家能源环保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在30多年前,高翔正是抱着这样的初心,投身于能源环保领域,数十年如一日地探索着更有效更清...
2021-11
25
郑津洋院士:有担当的学者、有风范的老师、有情怀的浙大人
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21年增选院士名单。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郑津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以身垂范、因材施教,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他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矢志推动学科和行业纵深、向前发展。一位有担当的学者在本月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郑津洋领衔的“氢气规模化提纯与高压储存装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从2002年开始,团队紧盯高压氢脆防控、氢气高效储存和规模化提纯三大世界难题,开展科研攻关,通过这个项目将我国大容量高压氢气...
2021-11
08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浙大人】陈周闻:如春风化雨,于细微处润物无声
如何让医学课堂变得有温度?怎么样才能让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达到“盐溶于汤”的效果?如何真正理解一个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周闻常常在想的问题。从一名医学生变成一位医生,从一位医生成为一位专业教师,从一位专业教师再成为思政工作者,她说:“这个世界永远充满不确定性,但无需因此心生恐惧,保持学习,终身精进。”作为“第六届全省高校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这也是陈周闻最想对毕业生讲的一句话。 上一堂有温度的医学课什么是温度?陈周闻说:“医学课堂中的温度,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2021-11
01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浙大人】谷超豪:一是做革命者,二是做科学家
他少年入党,“稚年知国恨,投笔欲请缨”;他中年成名,却毅然改变研究方向,只为将国家需要与科研目标紧密结合,助力国防科研;他荣誉等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华罗庚数学奖……“一是做革命者,救国救民;二是做科学家,改变世界。”这是他自幼坚守的信念,也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他就是浙江大学数学系1943级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为国为民,党员责任先1940年初,年仅14岁的谷超豪受到了哥哥的影响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加入了尚处于地下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在温州中学的基层组织,下乡宣传抗日,自此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71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
/
8
跳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