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
当前位置 : 首页  备份  教师发展  学术讲座

本分 • 乐趣 • 希望――追求教学和科研的和谐――记浙江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第六次教学学术讲座

编辑:系统管理员 编辑: 时间:2012年10月10日 访问次数:6293

万歆教授在科研中颇有建树,仅在过去的一年,万歆教授就先后荣获香港大学崔琦物理学奖(2011年度)、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组长(2012-16)。同时万歆教授在教学方面也做了诸多探索,荣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最佳任课老师奖(2011年度),教师发展中心在本期讲座中邀请万歆教授与在座的八十多位老师共同分享了他作为大学教师的“本分、乐趣和希望”。
万歆教授首先表明自己的教学观点 “努力追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本分,以科研为兴趣爱好!”
万歆教授认为大学教师的本分是教学,在教学中瞄准学科前沿,注重对教学手段的研究。万歆教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分别进行了尝试。在“面向研究型教学”模式中,通过课堂讲授(发放英文课堂小结)、每周一次回家作业(英文数字化解答)、每周2 x 2小时教师答疑(2小时助教答疑)、随堂测验、课堂录像、课外录像、指导学生参观低温物理实验室、指导学生独立研究课题演讲等方式,将科研带入教学,发掘学生的科研兴趣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万歆教授认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该学什么、教学生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自己判断和评价!”
在“面向团队研究型教学”模式中,万歆教授将学生随机分组完成制定项目,每个项目完成后再重新编队;让学生轮流担任团队领袖,人均约4周;在考核中,个人作业成绩10%依赖队友成绩(鼓励相互帮助);上课按团队点名(相互关心和督促);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询问,调查队友合作精神和队长组织能力;对组织不力的团队直接进行干预,并督促按进度合作完成团队任务。万歆教授通过把学生的研究成绩与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发现“科研中最有价值的学生更不一定是平时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学生。”
根据以往的经验,万歆教授还试图尝试在热学和固体物理教学中引入“团队教学”模式,将实验和理论结合,注重回家作业和研究项目中增强对相关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万歆教授还与我们共同分享了他的兴趣所在——“凝聚态物理中的拓扑现象及其在可容错量子计算中的应用(即拓扑量子计算)”,以及他对“人生四十的不惑与惑”。
总之,万歆教授认为,教学是要去理解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特别值得注意个性化和团队合作并重;当代教学要面向研究型人才的培养;高质量的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保障;研究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不靠一朝一夕;对教学的思考和投入对提高科研能力十分重要。
我们在万歆教授的娓娓讲述中不仅感受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更感受到了他严谨的教学设计,其谦逊温和、追求卓越的内在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座的每位教师。最后我们以万歆教授的话语结束本篇报道:
大楼吸引人的是外形,但重要的是内部功能。
大师的出现只是结果,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出大师的土壤。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悉心浇灌身边的土壤,大师会在我们中间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