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
当前位置 : 首页  备份  教师发展  午间沙龙

关于通识课程的师生交流及研讨――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午间沙龙活动(十八)

编辑:系统管理员 编辑: 时间:2013年01月03日 访问次数:1937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有学者称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自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将它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它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为通识教育没有专业的硬性划分,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而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选择,得到了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可以说,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
我校在2006年正式将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学校三大课程体系之一,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0年,为全面提升通识教育质量,进一步推动通识教育改革,学校在原通识课程建设基础上,重点建设了一批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分布在社会科学、人文与艺术、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四大领域。通识课程基本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和安排教学,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师生交流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促进我校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本期午餐沙龙特别邀请我校通识核心课程《化学与人类文明》的主讲教师汤谷平教授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通识课程的师生交流与研讨”。

汤谷平教授对学生有两点要求:一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科学思维,二是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科学思维进行表达,表达方式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就课程实践效果来看,汤老师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啧啧称赞。
在课程实践中汤老师鼓励学生全真模仿《浙江大学学报》,借此途径促进学生了解自己身边或者自身专业的科学进展;在每年的诺奖颁奖之前,让学生通过分析预测年度诺奖得主,也是促进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引领学生及时关注最新的科技信息、社会新闻以及负面消息;给学生讲述科学发现背后艰辛又有趣的故事;给学生介绍自己的科研工作等等,通过这些来引发学生对“科学”的“自发”的热爱。汤老师认为通识核心课程应该承担对学生的“引导”功能。

虽然汤老师的课程主体是化学,在与学生交流中,鼓励图书信息专业的学生将元素周期表和图书分类结合起来考虑,鼓励学生从《红楼梦》中探寻各种胭脂的制作并同现代的化妆品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考虑“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兴奋剂”等等一系列事件中所涉及的结构式、检测手段、功效等等,把学生的兴趣同化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与会老师就通识课中研讨课的讨论方式、讨论主题、分组方式等同汤老师进行了交流,也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给大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