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出发去英国的前几日,学校的寒假刚刚开始,同学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离校。室友也相继回家,打包、再拎包,开门、再关门。我从忙碌中抽离出来,脑海里放慢他们的动作,仿佛在一帧一帧地看画面。而我仍然逗留在学校里,每天按部就班地起居。
心里盘算着去英国得准备一个超大的箱子,没出国的我对于英国的未知的一切都是充斥着好奇。听说英国的冬天很冷,于是我往箱子里攒了足够能抵御高纬度地区寒冷的羽绒服和棉鞋。直到数出总共要带4双鞋,我才放过手中正在往箱子里塞的棉服。
出去游玩的时候去我习惯提前几天把东西理好,这样不慌亦不忙,尤其是长途旅行。我总觉得出行也是一种过日子的慢活法,那种气息是需要一日日积累的,今日想起要带单反、顺手往箱子里一塞,明日想起要带眼罩、顺遍塞进背包侧袋……
飞机降落在曼彻斯特机场,云层透出的金光算是上天对我们的极大恩赐,要知道那边的阴雨天气可不是夸嘘的。后来有两位周末去Blackpool的同学告诉我,他们一天经历了四个季节的温度,且是风雨交加。过海关时,机场工作人员例行公事问了我几句来英国干什么,我心想,这还不如我出关的时候碰见那个的中国海关,好歹也是一个标准的中国微笑。
走出机场,空气就像深冬里吹来的第一阵冷风、清冽舒爽。想到这里是老师曾经求学的地方,他一人在此念书,读硕一年半,回国工作半年又重新返回来读了博士。当他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是否曾料到这是一块自己将要生活5年的城市呢?
Dave负责我们在曼大的学习,一位近70的老头儿,每周四风雨无阻带我们去附近的城市感受英国文化。我跟同行的学姐常探讨,Dave这么老了,每天还从York到学校这样坐火车来回,要是放在中国,这么大岁数的都应该在家安享晚年了;不过这可能正也是体现英国老一辈礼节之处吧,即不到走不动的地步,做任何事情他们都会亲力亲为。比如我在曼彻斯特的住家,男主人是一位典型的资本家,岁数也有六十多,他同时有4份职业,一份是基础日常的小学教务员,一份是Mersey Road街区的建筑承包工,另一份是曼城与曼联球队宣传单的印刷者,最后一份是房东,同时将自己的一套大房子租给七八位租客。不过,最厉害的是,家里大部分时间的晚饭都是他来做的,有时吃完晚饭他还会洗碗。每当我们提出洗碗的要求时,他总是说“No, I’m not old.”他能行。学姐说,你看吧,堂堂一个资本家,老婆比他闲、天天在家、饭也不做、碗也不洗,他还说我能行、我能行,放在中国,这种男人哪里去找。我无奈地看了学姐一眼,笑着说,也许人家真的就是乐在其中。资本家在积累资本的过程中,早已遇到无数比看似麻烦的洗碗更麻烦的事情,但他们都handle了,洗碗做饭,只不过是他们体验生活的另一种放松途径罢了。
有时候,我也羡慕那些把自己每日schedule排得满满的人,充实简单,心无旁骛,但我知道自己没法像棵大树扎下数十米的根系,内心仿佛是一朵浮萍,总是依着水流的方向漂流打转。在英国一个月,我仍然每天按部就班的吃饭,毕竟中国胃吃得还是以中餐居多,虽然英国的猪肉鸡肉口感都一个味道,奇奇怪怪的,但吃下之后肚子也能得到满足。除了上曼大日常的语言课程,我陪着学姐逛了几家购物中心和美术馆。要不是她拖着我,恐怕一个月结束后我对于曼彻的印象可能只停留在大学校园和那家叫“Tai Pan”中式餐馆。但如果没有目标,就无法给自己动力和安排,就像柳絮一样在空中飘着——这种“闲适”反应出内心的空洞,而非真正的安然淡泊。像Dave那样,尽管年近70,但还是尽职尽责地负责我们一行人,因为这是他的工作,也是生活;像我的住家Ken一样,事业上很成功,生活上也十分出色,因为这样的生活状态已是他的常态。我也终于理解那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我们不去努力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可以玩得有多精彩?
人文学院 2015级 周艺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