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号晚十点,我们一行16人睡眼朦胧的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经过LA的转机,机场初见新鲜的等待以及时差的困扰,我们已经疲乏不堪。出了机场,见到了带队老师Sean,他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见到我们非常热情,不住的打招呼。就这样朦朦胧胧的坐上了去戴维斯的大巴,一路上夜幕苍茫,车外光景迷幻,我看到昏暗的公路两旁,挂着许多的INN招牌,比较大的,有CHEVON,shell加油站,还有停满汽车的大型4S广场,偶有打烊后的餐厅,门口一排象征加州的棕榈树。这可能是我对美国的第一印象。景色慢慢从烟火散尽转变为萨克拉门托的点点灯光,大桥,急弯,最后停在IC门口,这个我接下来21天都要去的地方,在夜色下分外宁静,有一种动人的静默感。已有几辆车在那里等待,他们是我们的寄宿家庭。当时也是凌晨两点,host parents走出汽车,打着哈欠,呼出一阵阵白汽。负责人JAMES开始报我们的名字,被报到名字的,由他们手牵着手走进汽车,飞驰离开。没报到名字的,JAMES会把他们送到寄宿家庭。惺忪中,我感觉自己像一个被认领的包裹,运气好的,可以即刻离开。还好我的寄宿家庭也在等我,上了车,仿佛一切悬而未决都已落下。
我的寄宿家庭是美国人,女主人Gale,男主人Ron。他们风趣幽默,非常热心,经常带我出去体验美国特色食物文化,也教会了我很多美国日常文化表达方式。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实实在在的体会到了美国culture的独特之处。
身处他国,我感受到全然不同的环境与生活方式。奇怪的是,这样的改变很容易适应。不得不感叹于人适应环境的本领与造物主的伟大。有时候,在IC门口的草坪上,我一个人坐着晒太阳的时候在想,在BELAIR门口拍摄落日的时候在想,在卧室中翻来覆去的时候也在想,我在想现在居然在一个离家一万公里的地方,在地球的彼端,在地心通道的另一个地方,有一个之前不为我所知的国度,而我现在就真实的存在于那个地方。这种想法让我深刻,让我感受到喷薄而出的力量。我开始尝试接受奇特的事物,比如难吃的清洁棒(一种橡皮糖零食) 。我想要BEYOND BORDER。
戴维斯是无聊与有趣的分界。在狭小的城市,咖啡成了唯一的休闲项目,骑着单车穿梭在校园的马路,不得不说是无聊的。可是这里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有一种说不明白的亲和,西接旧金山,东邻萨克拉门托,数之不尽的城市角落与风俗习惯,谁能对它视若无睹呢?尽管我们团队通常一起活动,可是我感受到宝贵的孤独。在国外生活,孤独是最可怕的。孤独是独处的天敌。我们十六个人,彼此只在学校里相处,住处是互相分开的。甚至有的都不做同一班车到ic。每当落日摇摇欲坠,天气在此时转凉,我独自一人乘车归家,有时家中空无一人,餐桌上只有三人未动的饭食,帘外风铃作响,马蹄莲在夜色下生长。我把餐盘放入微波炉中加热,吃完饭等日本室友回来。或许住家比室友先回来,有时也不这样,我就早早洗漱完毕,钻入温暖的被窝。周末艳阳高照,一家人一起去教堂做礼拜,远远望见神父穿着绿色的法衣在门口告别小镇的人民。典礼开始,我看着主教把葡萄酒倒入酒杯,鸣响金盘,所有人屏息静听。俄而唱诗班的歌声响起,一排排人下跪,唱起异国的歌谣...
工作日是我精神抖擞的时间。每周都有CHRIS安排的课表可依,除了参观实验室,研究生学校介绍等正经课堂之外,我们还注重体验美国文化的差异。有时会有当地学生在教室后方听课,下课之后与我们热烈的讨论问题。我们一起开过party,去过dinning common,我们做lab展示时候他们在,final pres的时候他们也在,他们已然是我们了解美国文化的直接窗口。他们的口语大部分不难听懂,偶尔遇到复杂的词汇,他们也会体贴的用跟简单,日常的表达、其实口语交流对我们来说不成问题,可是遇到专业词汇情况就急转直下。记得一次去戴维斯市区,途径当地的蔬菜市场farm market,各种蔬菜的名字实在让我为难,什么cabbage,cilangtro,napa...更搞笑的是,MARI说想吃中国的饺子,我告诉她需要肉末和饺子皮,肉末被我形容成cut pork into small pieces,饺子皮跟不知从何说起,只要借助百度翻译。
加州,也被称为golden state金州,雄踞北美大陆西海岸,是爵士乐的诞生地,葡萄酒的孕育所。学校安排过一次去旧金山的tour,去斯坦福和伯克利的时候,又数次经过。旧金山美的让人心悸beyond border。这座被地中海气候浸润的城市,依山而建,道路高度不平,有山峰的开阔,也有谷地的热闹。城市三面环水,以海湾大桥和金门大桥与大陆相连,水面开阔,放眼望去尽是海滩与飞鸟。在自然的港湾之下,点缀着圣何塞,san refael,戴利城,伯克利,瓦列霍等城市。我们从联合广场,到科伊特塔,LOMBARD街,再穿越起伏的街道到达旧金山市政厅,我真想匍匐在它的脚下,向它深情一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5级 陈佳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