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首页  活动回顾

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Robert Darnton教授作客海外名师大讲堂(110)

编辑:姚诚 时间:2019年10月28日 访问次数:230

 1021日,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著名书籍史家Robert Darnton教授受邀海外名师大讲堂,在西溪校区人文咖啡吧做了主题为“作品的审查-以波旁王朝法国,英属印度,东德为例”的演讲。

    切入正题前,他借用社会学家戈夫曼的“互动论”概念阐释了本次演讲的意图:探究国家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深入研究国家控制下的文学。同时他表明本次研究的探究对象只限于纯文学,不包括新闻媒体。

 切入正题后,Darnton教授首先探讨了波旁王朝统治下法国的审查制度。他先向我们阐释了“privilege”的概念,认为“privilege”的概念不仅指版权,也包括售书的权利、享有豁免税收的特权等。随后通过展示其对该时期审查官信件的研究,揭示该时期审查官的审查原则,从而表明审查制度与特权的关系。Darnton教授解释说,审查官阅读书籍的同时,也会留下备忘录,类似书评,相互交流,在其中会对书籍的写作水平和内容进行一番品评。他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审查制度在18世纪法国大体上是正面的,是正确授予“privilege”的有力保障,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不是压迫感,而是一种官僚化的气息。他补充道,除了审查官以外,还存在一种名为“post-publication censorship”的审查制度,这种制度往往来自教会,他以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出版遭到抗议作为例证。最后,他又以暗无天日的巴士底狱为例,讲述了审查制度亦不可忽视的阴暗面。

 随后Darnton教授开始讲述第二个事例:英属印度。他认为,英属印度的审查制度存在自由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两个方面。自由主义的方面体现在,许多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曾在此任职,如约翰·密尔。而帝国主义方面则体现为审查制度对于图书的官职。他以一本印度殖民时期的书籍Darpan为例,来揭示这两大理念的冲突。指出,Darpan具体刻画了印度农民所受的剥削,但审查制度介入使作者因诽谤罪锒铛入狱,书籍也最终停止发行。Darnton教授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时期所制定的审查禁忌用词使用表,他表示,这一事例充分体现了福柯关于“权力话语”的相关论述,从中我们也可以一窥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与印度本地的文化差异。

 最后Darnton教授讲述了东德的事例。描述了自己与东德审查官交谈的一段往事。东德审查官向他表示,文学是社会工程,应该被计划,并且必须在正确的意识形态方向上向前发展。Darnton教授分析道,东德审查官大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他们坚信自己的任务是捍卫德国文学的荣誉,确保其不被西方的文化“垃圾”腐蚀。随后他介绍了东德审查制度内的禁忌词,包括“生态”“批判”“三十年代”等,并讲述了作家在审查制度内所受的控制。Darnton教授认为,东德当局对作家的控制是软硬兼施的,作家必须具有写作资格才能立足于东德文坛。但也发掘了体制下作家“反体制”的一面。Darnton教授指出,为人熟知的东德女作家克里斯塔·沃尔夫正是利用审查制度使自己的作品更加趣味盎然。这也表明体制只能限制人,不能决定人。

 综合以上三个不同时段的不同国家的情境,Darnton教授总结道:审查是关于国家垄断的权力,我们应该对其有一个同情之理解的态度,不应一味谴责。

 Darnton教授此次来校访问交流,举行了多场系列讲座,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好评,也吸引了来自北京、厦门、上海、武汉等许多地区的学生和老师的参与。